关闭

文物数字化 | 数字技术让文物永久留存,飞入寻常百姓家

项目时间:2021-01-13

近年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经济也随之发展,人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不再简单注重吃穿住行,而是更加注重自身精神文化水平的提升。


博物馆是文物的收藏地,集文化与自然遗产于一身,是人们提升自身精神文化水平的首选地之一。建设博物馆也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所以对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进行数字化建设极为重要。


01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


1.1对文物的历史信息进行数字化存储

文物拥有百年甚至千年历史,是独一无二、不可多得的。在过去采用了较为先进的保存技术保护文物,但随着时间流逝,文物会因各种原因受损。而采用数字化技术对文物进行三维扫描,采集文物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可使信息永久保存下去。


1.2拓展展品的展览空间

部分游客因时间或交通原因不能来到博物馆观赏展品,这就需要扩展展品展览空间,利用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技术采集信息,联通互联网,凭借现代新型传播的载体,在线上进行文物展览,使大众更好地观赏文物,还减少了文物的损耗风险。


1.3博物馆之间可以实现文物资源共享

文物资源共享,举办各种专题文物展览活动,有时需要借助他馆文物。不同博物馆之间文物的借用需要进行上报审批,要办理大量手续,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且有些文物较为珍贵,考虑文物的安全等问题不能外借参加展览活动,对文化的传承产生了阻碍。引用数字化技术采集到文物的信息后,就可带文物的信息参加各种展览活动,有效进行文物资源的共享。


1.4为打造智能化博物馆打下基础

博物院的职能主要是服务大众,且国家也愈加重视博物馆的智能化,博物馆需要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因此,打造智能化博物馆势在必行,进行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为打造智能化博物馆打下基础。



02打造数字化文物保护的要求


我国目前建成的博物馆总数已达到5000家,总计藏品数量高达3700万件,每年所举办的展览次数近万次,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还不能满足我国人民的文化需求。而利用互联网对文物进行参观,缓解了参展压力,也使大众能更好地欣赏博物馆的文物。


文物数字化保护的部分概念是利用数字技术对文物进行全方位的数据采集,每一个文物都建立一个网上模型,让公众可以在网上对文物进行参观,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观看,公众可对想要了解的文物进行信息查询,全面了解其存在有时间及参数等,让公众在家即可参观展品,获得精神与文化的满足。




2.1以实际为基础

区别于传统博物馆发展模式,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会对博物馆文物管理公众的进行产生重要影响。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要结合每个博物馆藏品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自身特点,充分考虑现实因素。


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要结合各个地区的博物馆藏品各自的特色,结合实际,建立各具特色的数据库。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要分门别类,建立目录,这是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基本。


2.2数字化建设的内容要确定

复杂性和系统性是博物馆精品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建设的基本特点。要提前确定好数字化建设的基本特点,确定好数字化建设所需要的内容,针对内容的不同特点,分门别类,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就目前情况看,博物馆文物保护和管理的数字化建设可以分为两个环节。首先,要采集文物的各项具体数据,掌握文物的特征,便于对文物进行分类,有助于日后的数据录入、编排及搜集。其中搜集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文字数据的收集;二是文物实体图像收集。


其次,对我们所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处理和使用,分类整理我们搜集的信息,再将其录入到系统之中。在完成信息管理的同时,还可以进行资源共享,有利于各个博物馆之间进行沟通借鉴,更好地保护文物。


2.3建立全面完整的数据库

博物馆在进行文物保护的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要对信息进行整理。在具体工作中,工作人员要认真对待,对文物的信息要有充分的了解。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要提前制定计划,使数据的采集可以顺利进行,保证信息顺利保存。


2.4文物展示网站建设

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把博物馆文物的自身特色表现出来,为公众提供多个观赏角度。对于文物展示平台的网页设计方面,要做得精彩、贴切,充分展现本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方面对数字化技术的熟练应用。


第一,对于博物馆保护的数字化建设,要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声音、图像等手段,展示出博物馆所藏文物的特色所在,让人们更加全面地感受文物的魅力。


第二,对于馆内文物的信息搜索网站的建设,要充分体现自身特色,并且传输文物的各项数据,实时听取公众意见,促进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进行,加强公众对博物馆的认同。


03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内容


3.1完成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采集

文物数据采集通过高清影像获取、三维结构光扫描、数字三维重建、近景摄影测量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本体的空间信息、纹理信息等进行数字采集,并处理生成馆藏珍贵文物的三维模型和高清影像数据,同时将此类数据与相应的其他多源异构信息进行关联整合,实现对馆藏文物的永久性数字化保存,为文物研究、文物修复、宣传展示提供基础性数据。


通过上述文物数字资源建设,形成相应的文物数字资源采集和制作规范,不仅有助于文物资源的便捷流转、高效展示,还为文物保护提供数字化技术支撑,为未来文物大数据分析、云应用提供基础性资源。


3.2构建统一规范的博物馆资源数据库

根据博物馆文物资源性质与特点、日常办公内容与流程、公众服务形式与对象等信息,进行博物馆整体资源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并收集整理馆内已有的数据资源,包括文物本体资料、日常办公资料、公众服务资料、展厅展示资料、文档记录资料、数字化资源等。以构建的馆内资源数据库指标体系建设为基础,融合关联收集整理的数据资源,构建一体化的资源数据库。


实现对博物馆资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集中存储,确保数据资源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为博物馆日常办公、文物保护研究、公众服务展示提供一致的基础数据支撑,同时为博物馆智慧管理与服务平台提供统一的数据库服务。


3.3搭建博物馆智慧管理与服务平台

针对博物馆文物保管与展览、日常办公管理、公众服务等多个方面的现状与需求,开展智慧管理与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构建博物馆日常管理、公众服务与文物展示各业务流程化管理应用支撑平台,建立满足智慧博物馆工作需要,集日常协同办公、网上数字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智能导览、智慧票务与管理等系统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与服务平台。


在实现馆内资源数据的统一维护、管理、应用展示的同时,通过各系统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构成整个有机动态平台,全面实现馆内日常办公无纸化、文物资源数字化、文物管理信息化、公众服务智能化。


3.4配置智慧管理与展示基础设施

根据博物馆线下数字展示建设的实际需要,结合智慧管理与服务平台支撑硬件的要求,以博物馆现有软硬件设备为基础,采购配置一批满足文物资源管理、文物资源数字化展示、智慧公众服务等需求的基础软硬件设施。


在为博物馆文物资源统一存储管理、智慧管理与服务平台提供基础软硬件系统的同时,更为博物馆线下数字化展陈及文物数字资源高效展示,提升博物馆观众转化率、兴趣感,扩大社会宣传教育影响力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01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目标


4.1实现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与资源统一存档

综合运用高清影像获取、三维结构光扫描、数字三维重建等技术手段,对博物馆馆藏文物进行精细化信息采集,制作生成高保真三维模型、文物高清影像等成果。


此外,借助虚拟现实、人机交互、动漫制作等技术,开展文物数字资源的研发与创作,为博物馆宣传展示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数字资源。并以文物数字资源为基础构建统一规范的馆藏文物数字资源库,在完成馆藏文物三维空间、纹理、色彩信息精细化记录和保护的同时,全面实现馆藏文物数字化资源统一存档,为文物的保护修复、维护管理、宣传展示、公众服务、研究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4.2为文物资源管理与公众服务提供平台保障

基于构建的博物馆资源数据库,通过设计研发博物馆智慧管理与服务平台,为馆藏文物库房管理、文物资源展示管理、博物馆公众服务等工作提供工具支撑,也为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文物研究提供便捷高效的工作平台。


此外,项目建设将进行接口性设计,预留功能性扩展与外部系统关联接口,为未来文物资源大数据分析、文物互联互通、云计算等提供可扩展性设计支撑。


4.3为馆内协同办公与线下展示提供技术支撑

针对博物馆日常办公信息化需求,在对博物馆工作内容及流程进行深入分析后,设计研发日常协同办公系统,并集成于智慧管理与服务平台,打通日常办公与文物资源管理与展示间的数据交流通道,极大提升博物馆日常工作效率。


此外,基于目前博物馆线下展陈,结合文物数字资源,进行数字化展陈设计,完成博物馆线下数字展示的改造提升,满足文物资源多样化展示的需要,提升观众游览兴趣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