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众所周知的丝绸之路,还有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从洛阳经过,那就是万里茶道。目前,万里茶道跨国申遗已进入关键性环节,在万里茶道遗产点名单中,中国段共申报了45处遗产提名点,河南省占10处,其中洛阳有3处,分别是潞泽会馆、关林、山陕会馆。眼下,洛阳正依托山陕会馆,加快推进万里茶道博物馆建设,唤醒尘封的历史记忆,为叫响“东方博物馆之都”品牌、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助力。
17世纪末,丝绸之路逐渐衰落,万里茶道兴起。它南起福建武夷山,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从伊林(现二连浩特)进入现蒙古国境内,然后辗转延伸至中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全长约1.3万公里,是历史上跨越陆地距离最长的商贸通道。
“彼以皮来,我以茶往”是万里茶道上著名的谚语,说的是清朝的互市政策——用中国的茶叶交换俄罗斯的皮毛、呢子、毛毯等。从福建武夷山到俄罗斯恰克图,从温山软水的江南到漫天飞沙的大漠,从云深林密的山野到苍茫辽阔的草原,从古老繁盛的东方到热情开放的西欧,一片片小小的茶叶,满载着茶香与商人的殷切希望,打通了一条兴盛200多年的“世纪动脉”。
在这条“世纪动脉”上,洛阳的位置至关重要。查看万里茶道详细线路图不难发现,其在河南境内的线路,以洛阳为中心展开。茶叶等货物沿水路进入河南,先抵达南阳市社旗县赊店镇,随后走陆路北上,经方城、汝州等地至洛阳。
为什么要运到洛阳?山陕会馆文物保管所所长孙红飞介绍,作为元、明、清时期的商业中心和交通要道、军事重地,洛阳是晋商南下、徽商北上、陕商东进的必经之地,是陆上丝绸之路、隋唐大运河的枢纽城市。在这里,大宗货物能快速完成水陆转运、集散交易。
从孟津渡口渡过黄河,万里茶道在河南境内的主要线路就基本结束了,开始翻越太行山进入山西。
与家喻户晓的丝绸之路相比,距今只有200多年的万里茶道略显陌生,但更加触手可及。驼队马帮、冰雪风沙……在这条连接中蒙俄三国的国际贸易长路上,曾上演无数商旅传奇。这些传奇的主角,以晋商为主。
南来“烟酒糖布茶”,北来“牛羊骆驼马”。明清时期,拥有大量马匹、骆驼、牛车的晋商,成为连接南北方需求者和供给者的“中间人”、万里茶道的主要开辟者之一。随着茶道日益繁荣,囊丰箧盈的商人们开始在沿线重要城市建设自己的会馆,用以联络乡谊、聚会议事、沟通信息等。
洛阳地方史志记载,明朝晋商在洛阳已成规模,以潞安(长治)、泽州(晋城)一带的人为主,这两地与河南相邻。他们带来潞绸、农具和党参、黄芪等,并把河南的土特产运回山西,人们称之为潞泽商帮。清康熙后,山西晋中平原上祁县、平遥、太谷、榆次、汾阳、徐沟等地的商人,随着茶路贯通、巩固,来到了洛阳,他们被称为晋中商帮。
这两大商帮分别在洛阳建立会馆,即万里茶道的两处遗产点——潞泽会馆和山陕会馆。在山陕会馆、潞泽会馆内,一块块碑刻记录了明清至民国时期,秦晋两地商人在洛阳的商贸活动。仅南关一带,他们经营的店铺就有五六百家。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是茶商。
贸易之路万里迢迢,请一位神灵护佑、祈求路途顺遂成为必要,关公就是晋商心中的财神和保护神。他们生意做到哪里,关庙就建到哪里。在洛阳,关林自然成为晋商的情感凝聚之处。自清代以来,晋商出于对关羽的崇奉,经常在关林举办祭祀活动。关林在修建、修缮过程中,经常有晋商出资,院内现存的大量古碑上有详细的记载。
7月1日,在山陕会馆,孙红飞介绍一份仍在修订的《洛阳万里茶道博物馆陈展大纲》,为活化文物资源,洛阳正搭乘万里茶道获准申遗的快车,依托山陕会馆,加快推进万里茶道博物馆建设,加强对万里茶道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宣传和展示。
拥有200多年辉煌历史的万里茶道,沿途有丰富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兼具地域性和多元性的特点,见证了明代以后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同一时期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在孙红飞看来,当重新梳理万里茶道的起源与兴衰时,它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及文化遗产保护价值愈显独特与珍贵。按照初步设想,万里茶道博物馆将从“辉煌茶道、万里飘香、厚重人文、洛阳茶缘、品味茶叶”五部分回顾茶道上伴随茶叶贸易所产生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将坚持保护优先,通过实物陈列、与观众互动等形式和茶体验空间等场所,让人们直观感受到百年商道的韵味。”孙红飞说,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底蕴所聚、魅力所在,他们将充分挖掘万里茶道留下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其进行展示、活化,让历史记忆融入城市发展的未来,助力洛阳叫响“东方博物馆之都”品牌、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来源:洛阳市文物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