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广州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亮点纷呈

项目时间:2025-06-18

6月14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州市组织开展文物志书发布、文物地标揭晓、工业遗产调查成果展开幕等系列宣传活动,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助力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当天上午,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局)主办、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和广州出版社有限公司协办的“广州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在南汉二陵博物馆举行。活动以新版《广州文物志》(三卷)、《文物里的广州》新书发布仪式拉开序幕。随后,志书执行主编吴凌云、易西兵接受访谈,与大家分享新版《广州文物志》(三卷)修编体会;非遗传承人彭嘉志以粤语讲古形式演绎《文物里的广州》精选篇章,其富有感染力的表演配以地道的粤语表达,让现场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沉浸式感受文物背后鲜活的岭南记忆。现场还首播了《文物里的广州》融合出版项目《粤古阅今丨文物里的广州故事》首集视频《蕃禺漆盒》,尘封的文物通过现代视听技术焕发新生,以更直观、更富感染力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在新书发布活动的最后环节,向广州博物馆、广州华侨博物馆等文博机构代表,以及广州图书馆、广州少儿图书馆等图书馆代表赠送了新书,冀望这些珍贵图书资源能够惠及更多市民读者,成为所有人“读懂广州”的生动教材、新老广州人“热爱广州”的文化辞典和彰显“文化广州”内蕴的坚厚基石。

智慧博物馆,智慧博物馆建设,智慧博物馆解决方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1

广州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现场

据悉,广州先后于1990年、1999年、2000年出版过三版文物志。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鉴于上一版文物志出版至今已逾20年,2022年底,市委宣传部将《广州文物志》编修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在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指导和积极推动下,广州市文物局于2023年初正式启动新版《广州文物志》的编修工作。考虑到近20余年来广州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此次新版文物志在体例上大胆突破,由以往的一册扩展为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文博事业三大分卷单独成册,这一结构性的调整成为区别于历版文物志的显著标志。新版文物志在记述时间范围上不设上限,下限截至2023年12月31日,重点记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广州市文物资源变化,以及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历程。相比旧版,新版条目大幅增加,收录对象更加全面,且对所有文物条目配以精美图片,增强了阅读的丰富性与直观性。此外,又在新版《广州文物志》的基础上,编撰一本配套通俗读物《文物里的广州》,精选全市最具代表性的125件文物和38处考古遗址、文物建筑,撰成73篇短小精辟的文章,深入挖掘、传播文物背后的深邃意涵和生动故事。新版《广州文物志》与

智慧博物馆,智慧博物馆建设,智慧博物馆解决方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

《文物里的广州》


新书发布仪式后,活动迎来又一令人瞩目的环节——备受期待的“广州十大文物地标”终评结果正式揭晓。


广州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许多文物古迹不仅成为广州重要的城市名片和历史文化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还逐渐内化成为本地居民的共同记忆和精神纽带。为此,在市委宣传部的工作部署下,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局)于2024年6月开始组织开展“向文物致敬”系列活动。作为该项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8月启动“广州十大文物地标”评选活动,以进一步提升广州文物古迹的知名度,提高群众文物保护意识,增强市民文化自豪感,为广州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广州十大文物地标”评选,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局)主办、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历经推荐征集、初评、网络投票、终评等环节,最终从全市3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终评选出“广州十大文物地标”(终评结果):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文王墓、南海神庙、光孝寺、镇海楼、广州沙面建筑群、陈家祠堂、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黄埔军校旧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中山纪念堂及中山纪念碑。


此外,鉴于广州历史文化沉淀深厚、堪称地标的文物史迹众多,还有怀圣寺光塔、北京路古道遗址、六榕寺塔、珠江三塔(莲花塔、琶洲塔、赤岗塔)、虎门炮台旧址(南沙)、余荫山房、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广州公社旧址及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十九路军淞沪抗日将士坟园、五羊石雕等10处文物史迹入围“广州十大文物地标”终评名单。


发布仪式结束后,领导、嘉宾和观众朋友们移步至南汉二陵博物馆特展厅Ⅰ参观“岁月工场——广州工业遗产调查成果展”。该展览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物局)指导,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中心)主办,得到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荔湾博物馆、广州铁路博物馆等多家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展览依托广州现存119处工业遗产点,展品217件/套,讲述广州工业故事,并从广州工业发展史的波澜壮阔、工业与城市发展的相辅相成、工业与市民生活的紧密相连、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创新实践四个维度展开,在宏大历史叙事与个体记忆的碰撞中,立体呈现广州工业文明的发展脉络与人文内涵。展览展期:2025年6月14日至9月10日。
智慧博物馆,智慧博物馆建设,智慧博物馆解决方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3
“岁月工场——广州工业遗产调查成果展”序厅
智慧博物馆,智慧博物馆建设,智慧博物馆解决方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5
领导嘉宾参观展览
方寸览千年,文物观世代。让文物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重大课题,更是时代之命题。新版《广州文物志》《文物里的广州》的出版、“广州十大文物地标”的评选、“岁月工场——广州工业遗产调查成果展”的举办,均是近年来广州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重要成果的体现,全方位展现了广州文化魅力。我们共同期待,广州文物工作者将继续创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传播方式,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千年羊城文脉历久弥新。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稿)
文章来源:文博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