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系统思维下博物馆数字展览构建实践

项目时间:2025-03-27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博物馆创新传播方式,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2021年,国家文物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各省也紧随其后出台相应的实施方案,对博物馆的发展提供政策指引。今年1月,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数智化专业委员会、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联合发布《守正创新 数实融会 博物馆数字化展览展示共识与倡议》,进一步激发博物馆数字展览的关注度。南越王博物院自2021年建院揭牌以来,持续推出原创数字展览,并将线下实体展览全面实现数字化展示,运用系统思维构建博物馆数字展览实践,形成观众导向的传播体系、成本导向的工作模式、成果导向的馆校合作、标准导向的规范指引、价值导向的事业追求,不断推进博物馆数字展览工作的向前发展。

观众导向的传播体系

数字展览是在5G、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推动下,博物馆为了适应观众通过移动端获取信息的新习惯,而推出的旨在扩大展览及知识传播受众的有效方式。数字展览的核心在于数字展品,其表现形式为数字展示,这使得数字展览的内涵和外延极为广阔,既包括数字资源的线上展示,也涵盖数字资源的线下展示。无论采取哪种形式,数字展览都需处理实体展品与数字展品在空间上的虚实对比、物理形态的大小差异、距离的远近关系以及情感的动静转换等问题。实体展品的线下体验是数字展品无法取代的。对于承载着传承历史文化使命的历史类博物馆而言,以观众为中心实现知识的线上传播是数字展览的主要目的。这种传播需要适应网络传播信息主体的多样性、内容的海量性、受众的个性化以及形式的形象化等特点。因此,数字展览内容要深入浅出,形式要有趣多变,体验要丰富多彩,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数字展品背后的故事和文化价值。


南越王博物院推出的原创数字展览,旨在普及历史知识,如“倾城之恋——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精品文物数字联展”主要展示广东历史文化名城丰富的文化遗产,解答为何这些城市被选为历史文化名城,它们在文化名城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著名历史人物,以及哪些承载文明印记的物品。展览通过通俗易懂的城市、人物、物件三个维度,讲述城市历史记忆,阐释城市文化脉络,反映城市文明发展形态,唤起了观众的乡愁。“何以岭南——从南越交通看汉越文化的交融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则以广东省内重要的考古发现为线索,以南越交通为发展脉络,阐释岭南文明的起源、文明化进程,及其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智慧博物馆,智慧博物馆建设,智慧博物馆解决方案,博物馆数字展览1
博物馆数字展览成本构成

成本导向的工作探索

信息技术的持续演进预示着博物馆信息化运营成本将逐步降低。诸如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博物馆的信息化进程提供了效率更高、操作更简便、成本更低的解决途径。同时,博物馆面对经费紧张的现实,必须采取科学的成本控制措施,以改善管理并提升数字展览的服务能力。近年,南越王博物院在数字展览上的经费几乎为零,若自行构建一套信息系统以提供在线服务是一项挑战。选择市面上成熟的产品化软件或平台,并根据博物馆的特定需求进行定制化调整,需承担一定的使用费用。然而,与自行开发相比,这种做法每年的费用支出微不足道,有效减少了开发和维护的总开支。同时,它简化了实施流程,并且能够减少因调研不足可能引发的系统风险。


南越王博物院借助公共平台、H5制作工具和VR全景展示软件,以其创新的交互方式和高效的作品管理功能,制作实体文物的线上展示。博物馆原创数字展览则借助广东省博物馆公益基金的赞助,通过馆校合作、自主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数字展览的开发建模,同时通过整合博物馆内部及博物馆之间分散的信息资源,节约数字展品的采集成本。如“羊城瑰丽——南越南汉文物珍品展”通过南越王博物院与广州市考古院的信息资源整合,展示南越、南汉瑰丽的文明。“岭南先贤——南越王与冼夫人历史故事漫画展”则是南越王博物院与茂名地区博物馆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的成果。通过精心规划、合理选择技术方案以及加强管理,可以显著降低博物馆数字展览开发、维护成本,促进博物馆数字展览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成果导向的馆校合作

近年来,南越王博物院积极寻求与高等院校的合作模式,创新性地探索共建新路径。目前,已与暨南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广东工业大学等多所院校在文创设计、文化传播、数字展览建设、数字虚拟人、智能问答平台、数字社区等领域展开合作。

数字展览制作是广东工业大学数字媒体系与南越王博物院馆校合作的重要内容,双方通过项目合作、学生毕业设计、课堂实践等多种形式共同推进南越王博物院数字展览的制作。然而,由于学生在专业背景、技术技能、参与时间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在展览中的参与程度有限。博物院工作人员一直与广东工业大学的数字媒体系教授进行沟通和探讨,寻求通过馆校合作有效提升博物馆数字展览任务完成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全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高阶思维。2024年下学期,双方将南越王博物院数字展览任务体系与广东工业大学数字媒体系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特别开设了《跨专业工作坊(数字展览专题)》课程。该课程专注于数字展览制作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汇集了校内外的教师团队,他们从历史文化、数字技术、艺术设计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视角出发,全面讲授数字展览的制作内容、技术、传播、发展前沿等理论知识。实践课程部分,以南越王博物院数字展览为案例,设计了分层次的任务包,内容涵盖博物院数字展览以及穿插其中的数字人、元空间、知识图谱制作等实际操作项目。通过针对性的知识教学和可测量的成果,有效提升了数字展览的完成质量和教学质量,推动了高校教育与博物馆发展的深度融合。

标准导向的规范指引

为规范博物馆的数字展览工作,立足于现有博物馆数字展览实践,南越王博物院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探索建立《博物馆线上数字展览评价体系》,主要从内容、体验、互动、安全和传播五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在内容创意的评估中,会特别关注展览主题的创新性和吸引力,以及是否能有效吸引观众并传递重要信息;在体验方面,重点考察展览的导航设计是否直观易用,以及观众在浏览展览时是否流畅舒适;在互动维度则强调展览与观众之间的交互性,包括交互设计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以及观众能否通过互动获得更深入的体验和学习;安全方面,主要评估展览的数据保护措施是否到位,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信息泄漏风险;最后,在传播维度上,会分析展览的推广策略是否有效,以及展览内容在不同平台上的传播效果,从而判断其社会影响力和文化传播价值。通过这五个维度的综合评估,可以为博物院数字展览的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推动数字展览的规范化发展,为观众带来更加优质的文化体验。
智慧博物馆,智慧博物馆建设,智慧博物馆解决方案,博物馆数字展览2
博物馆线上数字展览评价体系

价值导向的事业追求

在几乎没有数字展览经费预算的前提下,南越王数字展在技术上成功实现了从H5、三维建模、知识图谱到三维元空间的多种形态转换;内容上,从文物复刻展扩展到原创数字展览;表现形式上,实现了从VR实景展示、H5网页版、图景式展示到VR空间探索的全方位发展;工作深度上,则从数字展览业务工作延伸到数字展的评价标准;合作模式则从馆校合作扩展至产、学、研一体化模式。这些归功于南越王博物院人价值导向的工作核心。面对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公众对博物馆需求的挑战,博物馆人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不断提升专业技能,运用数字化等现代技术手段,为古老文物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南越王博物院还积极与社会各界互动合作,探索工作难题的解决之道,让更多人了解、热爱并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文博工作者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也为社会创造了宝贵的文化资产,连接了历史与未来,共同谱写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文章来源:博物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