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杨宏山:发挥测绘技术优势 服务自然资源管理

时间:2020-06-15
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宏山 《发挥测绘技术优势 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刊发于《中国自然资源报》2020年6月12日测绘版
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科学手段和决策依据是机构改革后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测绘部门新的职责使命,也对新时期测绘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陆部长多次强调,要利用基础测绘力量,发挥测绘基础性作用。在今年的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上,陆部长指出,当前还存在“各类保护区及已划定的三条控制线中的冲突和重叠大量存在”等问题,要“建立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加快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构建‘一张底板、一套数据和一个平台’”“推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为测绘派出机构更好履行职责提供了方向和遵循。本文选择了我局承担参与的西藏国土三调和服务自然资源督察作为案例,前者侧重测绘派出机构的“调查”职能,后者侧重“监测”职能,探讨测绘融入和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的路径。

一、测绘技术助力西藏国土三调高质量实施
从2018年7月开始,陕西测绘局牵头组织西藏国土三调生产实施工作。相比前两次国土调查,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无论是调查内容、调查要求,还是技术路线、尤其是应用方向都有很大变化。因此,三调工作对人员素质、技术手段、数据质量和组织管理水平要求更高,任务更艰巨。我们以高质量成果为目标,以技术问题攻关和管理难题破解为着力点,不断提升调查工作的科技含量。
一是强化自主创新提升成果质量和工作效率
综合利用近年来积累的技术创新成果,基于ArcGIS、FME、C#等自主开发了用于资料使用与检查、地类信息精确提取、成果质量管理等系列工具。其中,数据处理和质检程序,将数据快速检查和部分属性批量赋值运算的效率提升15%左右;建库生产工具集,将建库处理综合效率提升30%左右;开发的针对“新增耕地调查为未耕种”“撂荒耕地调查为其他草地”等重点问题的核查程序,显著降低了成果差错率,保证了数据准确性。
二是利用GIS技术实现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作为西藏国土三调牵头单位,为了组织协调好各单位,保障工作进度和成果质量,我们创新项目管理方式,研发了一系列信息化平台。其中,西藏国土三调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有利于各级管理人员实时掌握生产情况,科学高效决策,提升组织管理效率,使项目可管、可查、可控。
西藏国土三调信息化管理平台总体架构
三是运用大数据技术推动数据应用
为充分发挥三调数据价值,为国土、林业、草原等部门提供立体化、可视化的服务,我们建设了西藏国土三调三维数据管理平台。平台通过场景展示、图层管理、查询统计、三维辅助等功能模块,以三维方式鲜活呈现三调数据,使数据的表达和分析直观化、可视化。同时,平台依托陕西测绘局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在海量数据处理方面,采用分布式切图服务,综合利用多个节点并行切图,提升切图工作与在线地图服务的效率、稳定性与可靠性,并支持多种分布式存储技术。通过持续强化技术保障、严格质量管控,西藏三调县级国土调查阶段实施进度和成果质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西藏国土三调三维数据管理平台界面图

二、测绘技术推动自然资源督察信息化发展
自然资源督察机构一直存在着人员力量不足、督察监管区域范围大、数据多样、业务复杂、任务繁重等困难。陕西测绘局从2015年9月开始,主动对接自然资源督察西安局开展业务合作,紧密结合督察工作的实际需求,发挥技术、人员、数据等优势,提供了全方位支撑。
一是问题导向开展信息化应平台研发
针对存在的问题,陕西测绘局协助开展了督察信息化建设,构建了督察信息化应用平台,实现自然资源督察工作的全面监管和全程监控。系统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督察业务信息化应用平台、督察数据库管理系统、大数据分析系统、实地核查系统、数字督察系统等五个子系统,实现了从数据管理到数据分析、从实地核实到统计汇总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自然资源督察信息化应用平台实现督察闭环管理
二是引入新技术提升数据管理能力
自然资源督察涉及的数据具有多来源、多种类、多形式等特点,存在数据组织不规范、标准不统一、格式不一致,内容不完整等问题。自然资源督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虚拟化、云存储技术,将不同类型的计算、存储设备互联,构建了云计算和存储资源池。其中,虚拟数据中心负责对计算、存储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和状态监控;分布式存储系统实现了海量数据的统一存储和管理,为不同的组织和用户提供了一致的数据范围访问接口。经测试,在大数据量以及大文件量的情况下,海量数据的一致性管理、并发访问、下载传输、调取显示方面的功能和效率显著提升。
三是开发分析系统强化分析能力
以《土地督察发现问题分类指引》为标准,构建问题分析规则和分析模型,设计开发了大数据分析系统。系统转变了以往人工数据分析方式,加快了数据分析速度,扩展了数据分析范围,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2017、2018年土地例行督察中使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后,从原先督察约310万平方千米土地需要数十人开展数据分析3-4个月,变为6个人仅需1-2个月即可完成全部数据分析。
四是技术人员常驻提供技术支持
为了可以及时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促进督察和测绘两个专业领域业务、技术的深度融合,陕西测绘局常年派驻技术人员进行支持。技术人员一方面负责正常的系统维护,同时积极参与业务工作,全程参与专题督察、省域研判、例行督查、督查结果整理、技术培训等工作。2019年度,为西安督察局专项督察提供全面支持,赴新疆维、青海、甘肃等地开展耕地保护专项督察,开展了违法占用耕地、挖湖造景或人造生态景观、乱采滥挖、挖沙取土等问题疑似图斑提取和实地核查。

第三、不断拓展测绘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的内容和深度
在两年多的服务保障工作中我们发现,国土、规划、地质、督察、农业、林业、水利、生态等不同领域专业标准不尽相同,对测绘应用服务的需求千差万别,亟需升级测绘保障服务的供给体系,推进统一标准体系、三维一张图等建设。同时也认识到,测绘作为技术密集型专业,有数据、技术、装备、人才、管理等方面优势,测绘数据、技术和相关系统平台是科学、客观、精准开展相关评估监管、决策分析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促进各专业信息和业务的融合上具有基础性作用,在支撑保障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中大有可为。在未来的融合发展过程中,我有以下几方面思考:
一是推进系统内部门单位的深度融合
知己还需知彼,为了提供更好的测绘服务,测绘部门要进一步深入了解自然资源系统内各方面的需求,才能找准服务方向和着力点。可通过完善系统内单位互相支撑、业务融合、人才交流等机制,建立测绘派出机构对口支撑服务各司局、部门、单位业务的常态长效化机制,形成融合发展的团队效应和当量效应。同时,积极推动森林资源清查、草原调查统计、土地调查统计、水资源调查评价等方面的统一标准体系的建设,确保各专业领域数据的融合、调查、评价在一个框架内进行。
二是建设区域自然资源遥感和大数据中心
面对以秦岭、祁连山为核心的西北区域环境保护、生态监管和修复的迫切需求,可依托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遥感和大数据中心,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管监测网络。同时,可按照部派出机构的工作片区,结合“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具有区域性质的国家重大战略,建设其他区域自然资源大数据中心,实现部属单位数据的汇集、融合、分析和共享,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推进地球空间网格研究科技创新
开展地球空间网格研究,是自然资源全要素时空大数据统一组织整合、统一调查监测、统一评估管理的需要。地理空间网格作为一种新型时空关系表达技术,一方面可通过统一空间参考框架,有效关联多源、多维、多尺度信息,充分体现自然资源要素实体在立体空间上的独占性,消除数据间的不一致,避免矛盾和冲突情况;另一方面,通过获取同一尺度下每个网格所承载的全部自然资源要素实体信息,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全要素、全覆盖、全空间的三维空间数据管理,进而对地球空间的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进行空间网格化管理,可实现自然资源“一张图、一平台、一个库”的建设目标,满足统一化、精细化、空间化管理的需要。
四是加强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应用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以空间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手段,构建高效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应紧跟国家对大数据、区块链、智能化、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战略部署,积极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不断加强云平台、云计算能力建设,注重人工智能在自动化、智能化影像处理、资料流转、成果质检、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应用,逐步推进测绘生产从物理端转向云端的新型业务模式。
面对当今世界正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陕西测绘局必将进一步增强政治定力,进一步坚定信心决心,进一步激发昂扬斗志,全面落实部党组各项决策部署,紧扣局“三定”职责履行,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为服务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打造一支一流的国家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