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研究中心
首页
软件服务
智慧房产
智慧规划
智慧国土
测绘服务
智慧国土
不动产调查与测绘
土地勘测定界
地下管线调查与入库
土地利用现状与调查
村镇地图
基本农田改造
城市更新调查与测绘
智慧规划
规划电子报批
历史建筑调查与测绘
规划核实
测绘成果
测绘成果
其他服务
地名地址调查与入库
城市部件调查与测绘
欧科动态
欧科资讯
行业动态
关于我们
关闭
首页
软件服务
智慧房产
智慧规划
智慧国土
测绘服务
智慧国土
不动产调查与测绘
土地勘测定界
地下管线调查与入库
土地利用现状与调查
村镇地图
基本农田改造
城市更新调查与测绘
智慧规划
规划电子报批
历史建筑调查与测绘
规划核实
测绘成果
测绘成果
其他服务
地名地址调查与入库
城市部件调查与测绘
欧科动态
欧科资讯
行业动态
关于我们
加快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会区高质量做好要素保障
时间:2024-06-04
随着“一点两地”全新定位的提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纵深推进,为积极抢抓“大桥经济”“黄金内湾”历史机遇,新会区聚焦“全域土整、规划引领、用地供应”,全力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组织编制《新会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日前以“1+5+5”模式(“1”是优化提升大鳌省级试点,“第1个5”是推动崖门、司前、双水、三江、大泽5个镇全域项目落地实施,“第2个5”是会城、沙堆、古井、罗坑、睦洲5个镇继续谋划全域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全面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扩面提质,积极对接深圳项目。
高标准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大鳌镇位于湾区西岸,是深中通道到达新会区的首站。大鳌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是我市唯一的省级试点,通过整合全域土地资源,助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打造连片高质耕地。通过宜耕后备资源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实现耕地增量提质连片,保障粮食生产。已打造连片水田128亩,项目实施后将新增耕地面积595亩。
另一方面,探索鱼塘变“美丽渔场”的产业升级致富路径。立足对虾水产养殖特色镇基础,对3万亩水产养殖区域开展尾水治理,力争养殖尾水污染零排放。同时,借助深中通道的交通优势,扩大对珠三角地区的淡水养殖对虾供应。
统筹推进生态修复。围绕“岸、田、水、村”四大要素统筹推进乡村生态修复、河道生态治理等项目建设。已完成“三清理”26156处、“三拆除”2569处、“三整治”2385处,完成保护和修复生态用地面积199.2公顷,重现岭南水乡“一河两岸”的美丽风光。
解决增量土地不足与存量土地“沉睡”的矛盾。通过优化调整城镇开发边界、释放村庄建设用地潜力,保障产业与配套设施用地空间。通过项目实施,将腾挪31公顷建设用地规模用于大鳌镇现代产业集聚区,释放约45公顷村庄建设用地保障产业与配套设施用地空间。
此外,崖门、双水、司前、三江、大泽5个项目已编制实施方案,并纳入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储备库。为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实施,主动与政策性银行、金融机构对接,崖门等4个镇共11个项目参与了全省首届项目推介活动,签约金额78.9亿元,部分子项目已开展实施。下一步,将统筹其余5个镇(街)继续开展项目谋划,建立项目储备。
高水平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布局,统筹引导全区各镇(街)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高质量发展做好规划保障。
一是高起点谋划深江科技新城。为贯彻落实市、区两级主要领导关于高标准打造深江科技新城的工作要求,区自然资源局迅速行动,与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思路对接并开展现状调研,组织编制《深江科技新城整体概念性规划》。强化新会区综合承载能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和新增长极,提升发展能级和城市品质,支撑新会区打造全市首善之区和融湾开放门户。
二是高质量开展各项规划研究。委托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初步编制《新会区四个“一体发展区”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开展《新会区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枢纽新城南片区概念规划》研究,编制《珠西枢纽新城产业规划研究》和《珠西枢纽新城城市设计体检与导控优化》方案。
三是高效率加强与深圳全面对接。通过江门大道、银洲湖高速、中阳高速、在建国道G240等主要干道加强与深圳联系对接,着力打造“新会智造产业园先行启动区、高新区三江睦洲联动发展先行启动区、粤澳园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先行启动区、银湖湾滨海新区先行启动区”四个先行启动区,促进招商的企业落户。研究落实“深圳所需,我们所能”,主动对接深江经济合作区的选址方案以及经济测算的分析研究工作。
高品质做好土地出让全链条服务
充分发挥重点重大项目协同工作专班统筹作用,全面实施“标准地”“带设计方案”出让,加快土地供应,保障企业用地需求。
一是落实“预组件、上报预审查”等举措,加快用地报批。将用地报批工作靠前,紧抓每个节点,提前备好预案,向上争取指标,为项目落地蓄势待发,2024年已取得用地指标2110亩。以首通磷酸铁锂电芯及储能电源系统生产制造项目为例,自收到项目落户消息后,迅速与属地镇、区联合管委会沟通组织材料,在最短时限内发布安置补偿公告,针对项目业主不同用地需求方案,各准备了两套报批材料,促使项目在最短时间内取得了用地批复。
二是紧盯重点产业项目需求,加强供地全链条服务。靠前服务,积极向园区管委会、镇对接项目招商情况,做好项目供地前期各项准备。紧盯过招商联席会议的重点项目,建设协同工作信息进度数据系统,推动要素保障工作提速提质。针对年度工业用地供地任务,实行“挂图作战”,有序开展用地报批、规划条件审批、土地评估、出让方案编制、设计方案审查、不动产登记等工作,让“交地即开工”成为常态。2023年至今,出让国有工业用地约4780亩,为项目上马提供有效支撑。
三是盘活存量提质增效,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落实清单化管理,高效高质推进土地出让,全力消化处置批而未供等存量土地。同时,在全面总结2021-2023年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新会区低效工业用地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继续推动以工业升级改造为主方向的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2024-2026年计划完成低效用地整治5000亩,其中:2024年完成2000亩。
文章来源:新会发布、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协会
上一条
又一省级耕地保护专项规划发布,涉及252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
2024-06-05
下一条
《求是》刊登王广华署名文章:学习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经验 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4-06-03
分享到
返回列表
总部:020-32210158 文旅:13825037869 13808881398 自然资源:13609716073
208058639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