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六一特辑|带着孩子去博物馆,父母的体验与期待

时间:2018-06-04

又是一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对于当今的博物馆而言,儿童显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观众群体。而对于成长中的儿童,博物馆也是一个适合其学习的理想空间。博物馆允许孩子通过展品、展览、活动去探索他们的兴趣所在。孩子们可以在博物馆里与自己的兴趣建立联系的纽带。同时,博物馆还可以帮助儿童去理解这个世界,并以新的、复杂的方式拓展他们的思维。参观博物馆为儿童带来的积极影响不仅引起了行业内专业人士的重视,也同样引发了家长们的共鸣,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带领孩子走进博物馆。

那么,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这些父母与孩子会有怎样的体验?又会遇到怎样的问题?对之后的博物馆参观又有怎样的期待?对此,弘博网邀请了几位年轻的父母,将他们的体验与感受分享给大家。

引导孩子探索与思考
Sara  孩子6岁

作为一个从小便对历史有浓厚兴趣且本科学历史的人而言,一直都觉得历史对人思维的开阔和格局的养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一直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人生至理名言,因此我是一个特别喜欢外出的人,所以在宝宝出生后,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将历史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宝宝3周岁以后,随着他生活阅历的丰富,知识面的扩展,求知欲、好奇心的增强,我们一家人便将博物馆教育纳入了周末生活中,在广东的时候,我甚至向孩子爸爸提出了“一周一博”的育儿思路,就是每周去一个博物馆,先把广东的博物馆看完,然后以广东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参观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为什么要去博物馆呢,一是因为我本科专业对我的影响,二是因为我和孩子爸爸觉得让孩子进博物馆,至少有三个益处:一是开阔眼界;二是开启心智;三是有助于以后的学习。”

如今,宝宝已经6周岁了,在3年的时间里,我们先后到达过东莞、广州、深圳、厦门、武汉、荆州、襄阳、西安、运城、上海、苏州等地,参观过自然、科技类的博物馆、历史类综合性博物馆、遗址类博物馆、历史文化街区。其实一开始,宝宝对博物馆是抗拒的,一是看不懂,二是他对那些静静的展览品没有兴趣,如果只是一味地将我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到孩子身上,只会引起孩子的厌烦。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对文化藏品的探索精神,如何把孩子眼中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也就一度成为我思考的问题,梳理我和孩子参观过的博物馆,凡是他感兴趣的、值得他恋恋不忘,甚至还吵着说还要去很多很多次的博物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我将按照兴趣程度分类:

1艺术类、科技类、自然类博物馆

这类博物馆因为符合6周岁以下孩子的认知规律,有很好的互动体验,有相关的角色扮演,因此很受宝宝的青睐。在这类博物馆中,我家宝宝最喜欢的是上海自然博物馆,他甚至要求我将家搬到上海,因为那样便可以每周都去看他最喜欢的那些动物了。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是按照上海世博会展馆模式建成的,展厅实景逼真,馆内展品从地球的诞生,到前寒武纪生命的起源与演化,以大量的标本、逼真的实景和三维的动画演示等做了最好的展示,因为有大量的互动体验区,因此宝宝特别的喜欢,同时也看到了很多之前只能在绘本上看到的动物,我记得当时他非常非常的兴奋。

2户外遗址类的博物馆

孩子在这类博物馆能跑起来、动起来,如果再设计一些小的游戏项目,让他带着任务去玩,他会更有乐趣。在目前我们到达过的遗址类博物馆中,他最喜欢的是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前几次去大明宫时,我都没有带他深入遗址区,只是在公园内各种玩,但是公园内有很多唐朝的元素,我会选择时机先给他普及一些唐朝的历史文化知识,等他开始主动问起遗址区内有哪些东西时,我便带他参观了遗址区,首先观看了3D电影,参观了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大明宫微缩景观,最后去了考古探索中心,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他最最感兴趣的便是考古探索中心了,亲自用洛阳铲挖出了瓷器。

3历史类博物馆

参观历史类、特别是通展类博物馆,因为孩子知识认知的有限,建议选取他感兴趣的点做重点参观。

总之带孩子逛博物馆,它可以激发求知欲旺盛的孩子去探索、思考,但是尽量避免把带孩子走进博物馆的过程设计成课程。6周岁以下的孩子,爱玩儿是天性,所以去博物馆,就要玩的开心,玩的有特色,避免教条式的引导,如果孩子走进博物馆却像是走进了另一间教室,对培养孩子形成逛博物馆的兴趣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与此同时爸爸妈妈不必强迫自己要像个学术专家,更多的做好“陪伴者”“倾听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就很好了。

儿童博物馆的缺席
missValar 孩子2岁10个月

曾带着孩子参观过首都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科技馆。总体感觉对于儿童,尤其是低幼儿童来说,博物馆还有点高高在上,观展体验亟待提升。

首先,适合儿童的博物馆少之又少,北京乃至全国并没有一家专为儿童而设的博物馆,尤其是低幼儿童更是被博物馆忽视的群体。大多数的博物馆从展陈内容到展陈形式都是以大人为目标群体而设计的,儿童接受度较低。经常出现一进展厅就喊着走的情况。

其次,部分针对儿童的展览在内容的编排上并没有从儿童的心理需求和年龄特点出发,互动性、趣味性不足,有的形式花哨但内容死板,例如科技馆的触摸屏,不仅展示内容不够丰富,而且只能一个人操作,参与度低。

再次,博物馆空间不足,导致观展效果差。像自然博物馆这种儿童参观者多的馆,常常熙熙攘攘人满为患,馆设陈旧,配套落后,观展体验大打折扣。

总之,儿童博物馆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在展览数量质量上都有极大地提高空间。

参观博物馆,父母还有更多期待
阴筱瑜父母 孩子9岁

每一次领孩子去,都希望孩子能从馆内陈设及文字讲述、讲解员介绍中学到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与教育。但博物馆大多都是中规中矩的,带孩子曾去过几个博物馆,总感觉孩子不是特别感兴趣,几次带孩子去也大多为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我对博物馆的期待还是蛮多的,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了解儿童心理特点

对于儿童的博物馆教育,要了解儿童心理特点,接受及认知能力,不可与成人教育相提并论,趣味性、启发性是重点。

2利用多媒体技术

充分发挥现在多媒体宣讲的优势、配套一定的历史影像资料,生动活泼,更能增加宣讲效果,提高儿童的宣教效果。

3增加趣味性

设立博物馆时在合适的位置适当夹杂动画卡通形象,比如在简介引导牌方面可以使用卡通人物形象进行导引。

4更适合儿童的讲解

讲解词尽量简单明了,便于儿童了解内容,录制讲解的声音,可用动画中的童声或者说儿童比较感兴趣的声音,更容易让孩子感兴趣并接受讲解内容。讲解员可以邀请周围小学或中学的义务讲解员,更能与孩子同频更便于让孩子了解博物馆的相关内容。

5更具特色的文创产品

博物馆内的纪念品,如若结合场馆优势,将博物馆文化、非遗传承和保护与纪念品结合,提高自身的文化传承,生动的再现于少年儿童,岂不更少市井之虞。
 
有机会的话还是很愿意带孩子去博物馆的,因为有些东西靠看书和想象远不如视觉冲击效果来得更激烈些。

编者按

当下大多数博物馆在展览策划上所考虑的重点人群往往是成年观众,而谈及公共教育时,却又集中于儿童观众。因此,博物馆通常会依赖公共教育部门所组织的各种活动进行“儿童教育”,“博物馆儿童教育”在实际操作中等同于“儿童教育活动”,导致了博物馆内的展览却依然对儿童并非那么友好,困扰了许多走进博物馆的家长。这一问题也是博物馆在今后面对更多儿童观众所需要致力解决的。

当然,除了博物馆方面的改善,家长在带孩子走进博物馆时,也不应当对孩子放任不管或教条式引导,更需要承担起“陪伴者”“倾听者”和“引导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