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肇庆:“4+1”田长组织体系守护161万亩耕地

时间:2025-08-04

夏种时节,肇庆乡村大地上,已结束一轮收割的稻田再次种上青青秧苗。农户们放水灌田,栽种水稻,最大限度缩短农忙时间,为秋粮丰收奠定基础。在这些农忙身影中,不时会见到头戴草帽的村民沿着田埂巡田。他们便是基层田长。


在肇庆,超7000名田长的日常巡田轨迹,勾勒出一张覆盖全市4951个网格的耕地守护网。市、县、镇、村和网格的“4+1”田长组织体系,将耕地保护推进到“田间地头”,压实到“神经末梢”,守好粮仓,将饭碗牢牢端在手里。

基层田长守好“饭碗田”

按照广东印发实施的《关于全面推行田长制的实施意见》要求,2024年2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肇庆市全面推行田长制工作方案》(肇办函〔2024〕7号),明确提出全市田长制建设总体要求。2024年4月,肇庆市田长制耕地保护网格划定成果全部通过省级审核并上线发布,田长制责任体系基本建成,巡田工作正式开展。

“我是村级田长,每周都要将村里的耕地巡一遍。”这天,德庆县悦城镇罗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莫艳文像往常一样,来到田边开始一天的巡田。


罗洪村常住人口2000多人,耕地约2000亩。连片耕地,田埂纵横,田间蓄满水,在阳光照耀下如镜面。“巡田主要是看看耕地有没有正常耕种,有没有人破坏耕地或者乱改耕地用途。”莫艳文指着路边的田长制公示牌介绍道,“有时,我也会和村民聊聊天,宣传耕地保护政策和惠农政策。大家种田遇到难处了,我也帮忙收集,向上级反映解决问题。”


夏日炎炎,不多时,莫艳文的衣衫便被汗水浸出一块块痕迹。来到树荫下,他拿出手机,打开田长巡田APP查看巡田记录。“这个APP有定位功能,可以记录巡田路线,也可以查询田块信息、核对情况,发现新问题还能拍照取证、上报。”莫艳文向记者展示APP首页,只见罗洪村的耕地被划分成4个网格。点击网格绿色图斑,地块的标识码、地类名称、面积等信息一目了然。


巡田除了靠腿,还靠“天上飞”。上级田长办会定期组织人员来到罗洪村,使用无人机航拍,这大大提高了巡查效率和覆盖面,有助发现隐蔽问题。科技赋能,让耕地的保护和管理更精细化、精准化、智能化。在德庆,如莫艳文一样的村级田长共有332名。他们和148名镇级田长、626名网格田长、179名护田员一起,默默守护着全县17.02万亩耕地和15.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

“人田对应”把好耕地保护第一关

肇庆肩负着156.31万亩耕地保护和144.9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重任。2024年,肇庆市高位推动田长制全面落地实施,以“田长制”促“田长治”,织密耕地保护网。


肇庆市自然资源局耕地保护与生态修复科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以来,肇庆市成立市级田长制办公室,相继出台多个政策制度,以总田长令的形式签发了《肇庆市田长制工作规则》《肇庆市田长制巡查检查制度》《肇庆市田长制综合评价制度》,将田长制工作成效纳入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基本完成田长制体制机制的四梁八柱构建。

合理划定耕地保护网格,建立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建立“人田对应”关系;依托省“一巡一管一服务”平台,严格落实每周巡田任务;4163块田长制公示牌立在田边,将各级田长责任范围、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信息广而告之,让群众监督落到细节处;深入开展“送训下乡”,为基层干部、镇村级田长开展业务培训,提升“田长制”实施质效……通过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实到责任人、地块和网格,调动发挥村、组基层组织作用,肇庆市推动耕地保护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好耕地保护第一关。


据了解,肇庆共设7721名各级田长,全市161.10万亩耕地共划分成4951个耕地网格。这个覆盖市、县、镇、村和网格的“4+1”田长组织体系,实现了市级统筹、县级督导、镇级整改、村级与网格员“前沿哨兵”的责任全覆盖。

探索“田长+”多元共治模式

耕地保护有了“前哨”,还要有治理的“利剑”。2024年,肇庆在全省率先实现“执法+司法”联动合作模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据了解,2024年9月起,全市推行“田长+警长+检察长+法长”协同机制,加强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与田长制办公室及其他田长制责任单位的工作衔接。在这套机制里,田长制和刑事诉讼、公益诉讼、审判职能在耕地资源保护、受损耕地修复、违法占用耕地惩治等方面形成合力,通过信息共享、联席会商、联动巡检等手段,为全市耕地保护和利用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司法保障,守牢守好“饭碗田”。

“田长+”多元共治模式实施以来,肇庆市已协同处置典型违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案件8宗共320亩,初步摸索出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耕地管理保护机制。

“一年多来,通过一次次的政策宣讲和实地指导,村民们的耕地保护意识变得更强了。”提到“田长制”实施前后变化,莫艳文深有感触,“以前,有部分村民觉得自己想种什么就种什么,现在明白到耕地有‘红线’,不能乱种。”


 “田长巡田时,经常关心我种田的肥料、稻谷品种、防病虫害的情况,有难题就帮忙解决。”罗洪村村民聂金梅说,政策宣讲“接地气”,她记住了耕地上只能种“粮、糖、棉、油、菜”。

肇庆市自然资源局耕地保护与生态修复科相关负责人表示,田长制工作取得了初步实效。2024年度,全市耕地流出态势得到有效遏制,耕地流出面积同比下降27%。同时,田长制“一巡一管一服务”系统总体运行良好。截至2025年7月10日,全市系统上报发现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线索318个,其中通过田长日常巡田上报问题299个。318个线索已完成整改和处置归档305个,线索处置率95.91%。


文章来源:广东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