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守护沃野良田,就是守护我们的生命线与未来仓廪。中山市自然资源局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严守耕地红线、守护粮仓根基,在寸土寸金的珠三角腹地,书写了一份耕地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全域整治织锦,重塑千畴新绿
量质并举,沃野新章。中山创新构建“管控严守、整治提优、融合增值”三位一体耕保体系,在有限空间内拓展出连片耕地,让良田沃土焕发时代生机。
提质优局,寸土寸金之地拼出增量奇迹
科学划定耕地整治区,实施“守红线、优布局”年度恢复计划,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恢复耕地、垦造水田,有效增加优质的永久基本农田补划资源。创新“统租统管”模式,巧做“腾挪置换”文章,推动零散地块、低效农用地连片整治提升,建设适宜耕种的连片优质耕地。2022-2024年,全市耕地总量连续三年净增长,2023、2024年净增长率高居广东省前列。大涌镇通过“小田并大田、多棚合一”系统性整治,已实现约3000亩土地“统租统管”,不仅破解了碎片化管理难题,更为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筑牢了根基;三角镇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千亩良田”集中整治项目建设为示范,通过镇属企业统租统管集约土地近420亩,预计到2028年将整合1060亩连片耕地,新增连片耕地面积662亩。
沙溪镇:朝阳下的万亩稻田
融合增值,聚链成景激活“耕保+”
探索耕地保护、农村产业与生态优化协同发展路径,依托耕地集中整治区建设,在连片耕地周边配置文旅与设施农业用地,将耕地保护与与乡村旅游规模化相结合,打造特色景点和生态农场,集成稻田观光、农耕体验、休闲民宿业态联动,实现耕地保护、产业升级与富民强村共赢。三乡镇以打造生态农场为目标,在“鳖稻共生”成功经验基础上,将生态种养范围拓展至“鸭稻共生”领域,预计每亩稻田综合产值约7000元,形成“一田双收”生态闭环;翠亨新区(南朗街道)以“稻+”模式延伸产业链,成功申报2.2万亩富硒地块,打造稻田骑行绿道、农事体验区,带动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上半年,崖口村游客量突破300万人次,文旅收入显著增长。

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激活乡村新活力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丰”声一片
盛夏七月,金浪翻滚。中山广袤的田野上,机声隆隆,早稻大面积成熟开镰,一幅壮美的丰收画卷在伟人故里徐徐展开。
穗满仓实,机鸣千顷丰产增收
联合收割机在金色的稻浪中欢快穿梭,饱满的谷粒倾泻而下。得益于前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打下的坚实基础和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加之田间管理科学到位,今年中山早稻再迎丰收季。

小榄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稻浪翻金
黄圃镇:石军村400多亩垦造水田项目迎来丰收

三角镇:早稻谷飘香,处处好“丰”景
沃野生金,农文旅融合引爆乡村活力
丰收的田野,不仅是物质的粮仓,更是精神的乐园和文旅的富矿。依托整治后集中连片、景观优美的稻田资源,通过“农业+文旅+生态”的融合发展模式,实现群众增收、乡风焕新、农文旅深度融合,绘就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新图景。火炬开发区(民众街道)通过系统整治,昔日低洼易涝的零散地块蝶变为集中连片的高产良田,并巧妙融入特色农业景观与乡村文化元素,打造了集粮食生产、生态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成为市民休闲打卡的热门目的地。

火炬开发区(民众街道):“农文旅”带动稻田经济
阜沙镇:“稻”梦农场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出了良田美景,护住了发展根基,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金黄的稻穗,是汗水浇灌的结晶,更是中山守护耕地红线、端牢中国饭碗的生动实践。中山,正以全域整治之笔,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奋力书写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的乡村振兴时代新篇!
文章来源:广东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