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科资讯/

智慧化,助力守护博物馆的“诗和远方”

时间:2020.03.02

2020年新春伊始,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在全国乃至全球蔓延,短期的经济活动、公共文化服务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博物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全国五千多家博物馆一律闭馆,不仅精心打造的精品展览和文创产品未能实现预期效益,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和公共服务职能也受到了限制。


然而,参照2003年SARS疫情对全国宏观经济、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短期突发性事件一旦解决,各项活动往往会出现报复性反弹。

因此,博物馆行业也要充分利用当下的空档期,积极修炼内功、开展思考,发现新的发展机遇,做好积极应对或快速转型的准备。疫情期间,结合疫情对各行业的影响分析,以及未来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后疫情”时代博物馆的建设,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01线上协同办公
线上展览只是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其中一个应用场景,线上办公、移动办公、作为智慧博物馆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疫情的影响下,保障博物馆业务正常运转,实现线上复产复工,保障人力、物资调配,用科技克时艰,提升博物馆服务管理能力和应对疫情等方面的处置能力,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  办公自动化系统(PC+移动)

 02远程文物监测
信息化建设对当前抗击疫情、坚守文物安全底线,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采取现场值班值守和远程实时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完善的库房和展厅环境监测预警和恒温恒湿调控机制,取代人工巡视、记录和操作,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感染风险;提供全天候、无间断、实时化的本体安全风险智能感知,确保抗击疫情特殊时期文物安全万无一失。

▲  文物温湿度监测

03线上公众教育
知识付费在疫情的冲击下,没有丝毫的影响,反而成为公众居家闲暇时的首选项目。

疫情期间,“在线教育”这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介学习模式得到进一步普及,也为博物馆人提供了很好的反思视角,即博物馆要充分重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传播和社会教育的特点、形态和规律,加码线上教育,依托数字资源积累以及相关工作经验,细分用户、成系列、有计划地推出网络直播、在线课程、远程培训、数字化社教读物、短视频等精品服务内容,通过门户网站、手机APP、公众号等多种渠道讲好文物故事,将有利于把博物馆和美术馆的推广和教育工作做得多样,为公众创造宅在家中继续学习、完善审美的契机。

▲  粤海关博物馆全景展示平台

▲ 中国国家博物馆在淘宝直播

▲ 淘宝直播上的博物馆云春游

04艺术文创电商
在这场战“疫”中,无法在线下得到满足的购物需求通过互联网得到了释放,网络电商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

未来,艺术文创产品电商化将因这次疫情得到更多推动。文创产业不仅仅是融入博物馆元素和从实体走向互联网,背后考验的更多是博物馆选材定位、创意设计、制作开发和销售推广全链条综合能力。对于博物馆而言,以“资源整合+互联网”探索新文创,实现跨界融合,将让文化遗产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  南京博物院线上文创
05安全运营可视化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依托人工智能(AI)、大数据、自动化可视化技术,为场馆空间安全运行及防疫调度工作调度插上科技的翅膀,提供智慧辅助和决策。

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在人员密度聚集的场馆进出口和办公区域门禁构筑智能防控体系,实现口罩佩戴检测、人脸考勤门禁、重点人员识别跟踪、体温检测闸机及安检,实现严格防控、提升排查效率、降低疫情风险。

通过对整个场馆的的能耗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在线分析和安全预警,统一调配所有的设备用电量、用水量并实现最优化控制,利用疫情影响下场馆设备运行的低峰时期,有效开展节能工作,并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对于在抗击疫情期间单位值班人员及保安人员,对值守人员进行线上签到,同时可实现突发情况下远程调度指令的自动生成和下达。人工调度与系统决策相结合,使防疫调度指挥工作向智慧调度又迈进一步。

▲  疫情防控可视化

祸兮福所倚,危机向来是促使行业加速转型的契机。


2020年的开局虽然格外艰难,但博物馆行业转型的机会也在增加,参考疫情期间各行业已经或即将发生的变化,结合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此次危机对博物馆产生的冲击,或将促使博物馆更健康的发展和变革。


东风将来,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蛰伏中的博物馆,即将孕育出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