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中国经验遇到英国理念,如何让博物馆展览“请进来,走出去”?

时间:2019.06.18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英两国黄金伙伴关系,增进博物馆策展与中外巡展方向的交流与互鉴,2019年6月12日,由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及中国古动物馆、北京博物馆学会行业博物馆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由东和会展产业联盟、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展陈工作办公室承办的第三届中英展陈策划大师实训营于宁波诺丁汉大学正式开班。本届中英展陈策划大师实训营以“请进来,走出去——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外博物馆展览策展解析”为主题,旨在探讨中国博物馆展览策划的现状,以及向外开拓的巨大潜力。

本届培训班在课程设置与导师选择上依旧延续了前两届对于实践操作与交流碰撞的重视,分别邀请多位拥有丰富策展实践经验的中英专家,为大家呈现两国在策展理念及实践的异同,寻求思维的碰撞。(相关链接:博物馆究竟需要怎样的展览策划人才?又当如何培养?

对于课程主题,作为本次培训的课程设计者与主讲人,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王琦表示,主办团队在课程设计前都会对当年博物馆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确保课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力求为学员传递当下中国博物馆最需要的内容。因此,从第一届对“curator”角色的阐述,到第二届如何用国际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再到本届聚焦于展览背后的人文关怀,每一届培训班都体现着中国博物馆当下所关注的发展方向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

如何打造沉浸式博物馆?

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Eugene Ch’ng(英伟达混合现实实验室主任、宁波诺丁汉大学教授)

Eugene Ch’ng以“数字技术与观众参与”为主题分享了他如何利用技术为观众打造沉浸式体验的实践。

Eugene Ch’ng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的注意力因不断受到外界干扰而持续下降,使其很难走进博物馆中静下心来看展。而数字化技术则可以解决这些传统展陈的瓶颈性问题,更好地了解观众需求,并让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走进展览。

通过对中国博物馆数字化技术使用的大量数据分析,以及对数字化技术的全球趋势观察,Eugene Ch’ng表示,如今的博物馆不再仅仅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机构存在,而是非常重要的社交体验活动场所,“观众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是一个被动接受者,如今他们越来越多地想要主动参与到互动体验中来”。因此,Eugene Ch’ng建议,在数字化展览中,要尽量提供给观众一个可以任意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以便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假如在虚拟现实中,观众能与文物有一个连接,让现代人有一段非常奇特的跨时空文化记忆,那么无疑将会产生一个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真正的沉浸在于感官的调动——王琦(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与Eugene Ch’ng教授不同,王琦认为技术手段并非获得沉浸式展陈效果的必要条件,过多的数字化技术反而会绑架人们的感官。他认为要实现真正的沉浸式体验,则必须要思考如何将展览中的展品与观众的感官相结合。

对此,王琦从“触摸”、“视听”、“气味”、“情感”以及“空间”等角度,列举了多个博物馆的优秀案例,研究博物馆如何运用多感官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关于“触摸”,王琦介绍了卢浮宫博物馆与大英博物馆的触摸体验,讲述博物馆如何通过“触摸”消解观众对展品的陌生感,拉近观众与展品的距离,激发人们对展品背后知识的探索;关于“视听”,王琦介绍博物馆可以通过展陈设计突出大型核心展品,为观众制造奇妙的心理视听效果,同时也可使用传统技术(如灯光),如伦敦自然博物馆的展览“黑暗中的生命”,使身处其中的观众激发想象;关于气味,王琦表示博物馆的气味常常成为观众对其认知的第一印象,并举例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通过气味加强观众对于霸王龙的全面认知;关于情感,王琦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为例,分享博物馆如何将展品、阐述与建筑相结合,让观众得以产生情感的共鸣与宣泄;关于空间,王琦以加利福尼亚科学馆为例,讲述博物馆如何利用空间与展览的结合,打造出沉浸式博物馆。

微信图片_20190619094033.jpg

加利福尼亚科学馆 来源:王琦PPT

最后,王琦强调真正的沉浸博物馆需要调动观众的所有感官,让观众在动眼、动手之中达到动心。

博物馆如何变得更为开放?

在博物馆中创造不同的生态位——王琦(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王琦表示,随着新博物馆学运动的发展,英国博物馆正在寻求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包括残障人士、儿童、亲子、少数族裔、女性等群体,试图建设更为包容的博物馆,这也要求将博物馆打造为栖息地,为不同类型的参观者提供适合自己的生态位。

那么,如何让所有参观者都能在博物馆中寻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呢?王琦表示,首先博物馆应实现知识信息层级化输出,将展览内容划分为一级信息(中心思想)、二级信息、三级信息等,以满足不同观众的不同需求。再者,博物馆也可以通过展览更新、临时展览以吸引观众持续多次地参观。其次,博物馆也可以通过举办活动,如博物馆之夜、音乐会等活动加强与公众互动,吸引新观众。同时,通过志愿者的服务,博物馆也可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调动观众的情绪。除此之外,博物馆也可以利用索引博物馆(index museum)这一概念,在博物馆中庭打造简单的小型展览,以满足缺乏时间但又对博物馆展览感兴趣的观众。

微信图片_20190619094054.jpg

索引博物馆 来源:王琦PPT

最后,王琦提出真正的包容应做到开放、关怀、主动,使博物馆不只是一个空间,而成为一个让观众感到放松、敞开心胸的“居所”。

让更多人参与到博物馆中——Gabriele Neher(英国诺丁汉大学人文学院艺术史系助理教授)

Gabriele Neher介绍了2016年在诺丁汉城堡博物馆中展出的“达·芬奇素描作品展”,并且分享了她参与这一项目的工作经验。

微信图片_20190619094100.jpg

此次“达·芬奇素描作品展”由英国皇室收藏10幅达·芬奇素描组成,包括达·芬奇创作粉笔画,人体、动物、水和植物草图。为了吸引更多观众走进此次展览,策展团队特别重视对社会力量以及社会资源的引进。首先,策展团队选择利用诺丁汉的城市优势,鼓励大批年轻学生参与展览工作,并发动他们去开拓观众群体,如利用社交媒体广泛宣传展览、走进音乐节发掘新观众,而参与工作的学生也从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收获参与博物馆工作的快乐。除此之外,策展团队也非常注重与当地机构开展合作,如与诺丁汉猫咪咖啡馆的合作,而这一活动的灵感正是来自展览中的一幅作品——《猫、狮子、龙》。Gabriele Neher表示,与猫咖展开的宠物生活绘画活动,不仅为此次展览成功吸引了一批爱猫人士,也消除了普通大众与达·芬奇的心理距离,让艺术不再遥不可及。

微信图片_20190619094106.jpg

与猫咖展开的宠物生活绘画活动 来源:Gabriele Neher PPT

最后,Gabriele Neher还强调博物馆应该鼓励更为多元的声音去进行阐释,成为不同人群开展交流的平台。

如何让博物馆展览更加打动人心?

聚焦当前博物馆展览选题变化——刘超英(北京博物馆学会理事长)

刘超英在发言中表示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展览是博物馆向社会提供的最重要的文化产品,博物馆通过展览体现馆藏特色,办馆宗旨,科研水平,管理效能。其中,展览选题在展览策划中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刘超英以广东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为例,讲述三馆在展览选题上的用心,并通过案例分析指出中国博物馆展览的大趋势:注重鼓励博物馆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博物馆从业人员的心态更加开放;坚持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收藏机构,基于对馆藏品的研究,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为展览;通过展览体现国家战略,通过展览实现文化交流。她认为博物馆应在将文化传播出去的同时,注重对国内公民的素养培育,让每一座博物馆的展览,都能够成为公众记忆。

微信图片_20190619094111.jpg

广东省博物馆 “大海道:‘南海I号’沉船与南宋海贸”

用东方视角讲述展览故事——陈同乐(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

陈同乐在此次发言中结合南京博物院展览实例,分享了其三十年来的博物馆策展经验,介绍其在策展中所需要坚持的原则,如注重展览内容、展览形式与内容相统一、创造完美的形式等。他提出中国博物馆展陈痼疾在于“文”“质”分离:展陈业务链“内容”“形式”分离;展陈设计与布展分离;典藏研究与展陈内容、艺术设计分离。他认为中国博物馆策划展览的东方标准,应该是文质彬彬。文,视觉表象也;质,科学内容也,两者协调,文质和谐,彬彬如也。最后,在发言中,陈同乐提出优秀的原创展览需要具备命题、主题、话题、问题、难题以及课题这六大特征,并展开详细说明,为学员进行策展实践提供指导。

微信图片_20190619094116.jpg

南京博物院展览设计 来源:陈同乐PPT

叙事类博物馆的展陈策划——俞乐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展陈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俞乐滨在发言中表示,叙事类博物馆在中国博物馆总数中占有较大比例,对其展陈策划的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俞乐滨在发言中自信分析了叙事类博物馆模式的特点、展示元素、思路,以及其展陈策划的原则、目标、任务 、理念、思路,并探讨叙事类博物馆展陈策划如何讲好故事。

同时,他指出,叙事类博物馆展陈“创新”应具备五个考察点:序厅的内容策划和形式设计有强烈的仪式感;展陈工艺精致,运用国内最新的制作工艺;展陈主体经典艺术品“定格瞬间”;至少有一幅让人惊赏的画面;展陈中的核心展项让人体验“首秀”和震撼 。

最后,俞乐滨结合40年的工作经验,用八个字,四个关键词,即“记忆”、“教育”、“信息”、“精神”概括了新时代叙事类博物馆的策展理念,并强调理解四大关键词对提升叙事类博物馆展陈策划和设计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博物馆展览策划的当代思维——李历松(长沙博物馆副馆长)

李历松以长沙博物馆的实践为例,讨论城市历史文化为IP的策展创新艺术,提炼出博物馆展览策划的当代思维。李历松指出,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应该被视为博物馆的IP,并以长沙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湘江北去——长沙古代历史文化陈列”、“中流击水——长沙近代历史文化陈列”为例,从陈列选题与定位、陈列研究与策划、陈列实践与创新三个方面,讨论如何在历史叙事的基础上构建当代叙事,使博物馆不仅是旧遗产的投影机,还应成为新文化的发生器。

微信图片_20190619094122.jpg

长沙博物馆展览设计 来源:李历松PPT

自然博物馆策展实践案例分析——孟庆金(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

孟庆金首先介绍了了中国主要自然类博物馆建设规模以及现有的展览策划理念,孟庆金表示,在当下,展览是博物馆最重要的“产品”。其中,陈列内容为博物馆核心产品。

对此,他表示目前自然类博物馆的策展理念急需变革,展览策划应以观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对展品展开深入的学术研究,通过策展团队专业协作,为观众呈现更为丰富的展览内容。在发言中,孟庆金更是以“植物世界”、“飞行的奥秘”、“猛犸象”三个展览为例,阐述如何将展览策划得内容丰富、个性鲜明、富有创意,如何表达叙事主题、讲好展览故事,以及如何将主题内容升华的精神、文化层面。

如何实现展览“请进来,走出去”?

自然博物馆策展实践案例分析——Lizzy Moriarty

曾作为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商务策略主任、大英博物馆商务发展与国际关系副馆长,Lizzy Moriarty首先介绍了英国博物馆的历史发展与运营管理,为学员理清英国博物馆的相关背景。同时,她强调随着中英两国交往进入黄金期,文化间的交流也随之愈加频繁,如大英博物馆、泰特博物馆等英方机构相继与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机构开展合作。

为进一步促进中英两国博物馆展览的交流合作,Lizzy Moriarty以其丰富的国际合作经验,向学员介绍如展览主题的选择、展陈方式的设计、展览时间的安排、外部资金的寻找、合作机构的选择等一系列展览交流所需要思考的实际问题,以实现博物馆展览“请进来,走出去”。

微信图片_20190619094130.jpg

来源:Lizzy Moriarty PPT

此次培训旨在将中英优秀的博物馆等文化展陈空间的专业人才汇聚一堂,进行交流对话;将英国积累数百年的优秀博物馆专业知识及经验与中国同行分享。

弘博网作为中国博物馆行业网站,也将持续关注本次中英展陈策划大师实训营,为读者带来更多、更为详细的解读,以了解当今全球博物馆策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