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重大政策:供给侧改革加速智慧农业落地C端市场

时间:2019.04.25

近期智慧农业迎来重大政策调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

  《意见》指出,我国人多地少,各地农业资源禀赋条件差异很大,很多丘陵山区地块零散,不是短时间内能全面实行规模化经营,也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实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小农户家庭经营将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

  因此《意见》进一步明确,实施科技服务小农户行动,支持小农户运用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物质装备等发展智慧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等现代农业。

  习惯了to G、to B的企业,必须要认真考虑来自C端的新机会和新需求了。

  针对小农户,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有更具体的阐释。他指出,“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全国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

  我国现在的农户有2.3亿户,户均经营规模7.8亩,经营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有2.1亿户,这是个小规模甚至超小规模的经营格局。户均经营面积,除了黑龙江、吉林、内蒙、宁夏、新疆以外,其他省份户均经营面积都在10亩以下。比如江苏户均只有3.8亩,广东户均2.6亩,浙江更少,户均耕地面积只有1.3亩。

  在西南部分丘陵山区,不但户均经营规模小,而且地块特别零散。比如四川,每户地块都在十块以上,平均每块地只有0.4-0.5亩。

  韩俊说,有的地方老百姓形容“青蛙一跳过三丘”,“巴掌田”“鸡窝田”“斗笠田”非常普遍。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前进方向和必由之路是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现阶段,一家一户小规模的家庭经营才是我国农业经营的基本面。

  从智慧农业来看,现阶段多数应用方向针对的都是成规模的大田,应用范围以东北、内蒙、新疆、江苏、河南等地方为主。

  有报告预测,到2020年,智慧农业的潜在市场规模有望由2015年的137亿美元增长至26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3%。

  以植保无人机为例,据统计,2018年累积作业面积超2.5亿亩次。假如不考虑重复作业,2.5亿亩只占我国耕地面积的10%多。即使在作业条件比较理想的区域,如黑龙江、吉林、内蒙、新疆、河北、河南、江苏等地,粗略计算,去年无人机植保的覆盖率合计也才30%左右。有媒体统计,按照全国20.23亿亩耕地计算,到2018年无人机植保的面积大约只占全部耕地的6%。

  应该说到目前为止,植保无人机所覆盖的是需求较明确、作业较容易的区域市场。若要更进一步提升产业覆盖程度,则面临几个挑战,包括地形、作物以及小农户的经营方式等等。

  地形、作物等因素或可以利用技术积累实现突破性进展,但是现有的产业思维,很难解决小农户个体经营、地块分散的需求。而恰恰在我国东部、南部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这种个体的需求又最为集中。

  这里人烟稠密,人均耕地极少且多山地丘陵,而且与城市消费市场距离近、关系密切。这里的农户,其需求同样清晰、强烈,但是一直并不受产业重视。然而,从2.3亿的农户规模,以及国家引导小农户加入智慧农业浪潮的趋势看,面向C端可能会又为产业打开一个难以估量的市场空间。

  在地理信息产业中,除了植保无人机,农机自动驾驶是另一个典型的智慧农业应用。近日,200台预装北斗农机自动驾驶系统的东方红拖拉机在内蒙古通辽的科尔沁汇双利农机合作社交付使用。

  据了解,早在2008年中国一拖就开始研究和应用拖拉机自动驾驶和工况监测技术,目前已全面完成拖拉机无人驾驶系统的研发,并开始在新疆、黑龙江、湖北等区域推广。

  不过,我国农机自动化也是大农场思维,其适用性也基本限于大田比较集中的省份。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有农业经营户20743万户,其中规模经营农户为398万户,仅占农业经营户的1.9%。另据调查,截至2016年底,部分或全部流转承包经营权的农户,约占全部农户的30%。没有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农户约1.6亿户,约占全部农户的70%。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指出,“这些自己经营自家承包地的农户大部分劳动力老龄化,素质偏低。他们多是返乡的第一代以及部分第二代农民工,他们进城打工后不能为城市所接纳,在外出打工的最佳劳动年龄过后,只得返乡。他们是中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传统经营主体,也就是传统小农户,他们很难再离开农业和农村。”

  韩俊表示,在我国要改变超小规模的农业经营方式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必须有足够的历史耐心。

  同样,智慧农业产业也必须正视这个历史过程,以及C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