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烈日当头,听说你又去博物馆门口排队了

时间:2018.08.14

现如今,排队好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无法避免的事情。出行乘坐公交地铁要排队,吃饭要排队,喝奶茶要排队,有时上卫生间还要排队。只要是人多的地方,就有排队的存在。博物馆也不例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文化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博物馆不再是鲜有问津的“高冷”之地,正在通过丰富多样的展览和活动,给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服务。每年夏天,正值旅游旺季,也是博物馆观众流量的高峰期。不少博物馆门口也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炎炎夏日,酷暑难耐,不知你有没有看到或者经历过,在博物馆门口,顶着酷热,在入口人流的长龙中,排队数小时,只为一睹某件展品、某个展览的风采呢?部分热门博物馆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来解决观众入馆排队时间长的问题,各方媒体对于“博物馆排队”也有很多关注和报道,各路网友还分享出很多博物馆参观排队攻略。

数据显示,人们普遍可以接受的博物馆排队时间为“1小时以内”,而目前部分热门博物馆和热门展览的排队时长可以达到三四个小时。

那么,导致近几年来博物馆外出现观众排队长龙的原因是什么?

博物馆又有哪些应对措施?

博物馆入口排队的原因

人们之所以需要排队,说到底是因为某一功能区域不能及时满足到达人流量的需求。

1.观众数量增长>博物馆观众接待能力提升幅度

博物馆外的排队现象,是因为博物馆内部参观环境的要求和服务水平的限制,导致博物馆入口处的进馆速度无法及时“消化”前来参观的观众数量。

博物馆观众数量整体上涨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素质的提升,人们对知识的渴望程度上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明显增强。博物馆作为提供社会文化服务的公共机构,自然就成为了人们满足文化需求的必选之地。

在“让文物活起来”的带动下,近几年来《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文博类电视节目的热播,博物馆周边文创产品的火爆,再加上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渲染,博物馆逐渐走出“高冷人设”,成为了热门的文化“打卡”之地。

此外,2008年开始实施的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大大降低了公众参观博物馆的经济成本,也为博物馆吸引了大批观众。据国家统计局网站统计数据显示,十年来我国博物馆参观人数有近4倍的增长。
博物馆观众整体数量的大幅增长,为博物馆的观众接待能力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暑期及节假日的观众流量高峰

每逢暑期,2亿多大、中、小学生(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16年教育统计数据)从繁忙的课业中解放出来,博物馆也成为了他们课外学习休闲的不二之选。这无疑给博物馆带来了大量日常观众之外的学生观众群体,随之而来的还有为数不少的陪同家长群体。

此外,如春节、五一、国庆等假期期间,正值旅游高峰期,博物馆作为国家和地区历史文化的体现,也是众多旅游线路中的必经之地。“某在线旅游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自去年12月初以来,通过‘博物馆’搜索国内旅游产品的游客上升了50 %。”(数据来源于中国艺术报)虽然旅游团体往往不占用普通观众的排队通道,但大量游客同时涌入展厅,对馆内的参观环境会有一定影响。

根据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官网统计的2017年观众接待量数据显示,2月(春节假期)观众接待量最大,达到861194人次,1月观众接待量最小,为517568人次。6月至10月(暑期)的5个月中观众接待量月均保持在70—80万人次。全年最大接待日出现在10月1日(国庆节假期),达到47431人次。


“火爆”临展导致博物馆观众流量剧增

大英博物馆的“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通过100件文物展示世界历史)展览于2017年先后在国博和上海博物馆(以下简称“上博”)亮相(虽然展览在国博“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和上博“大英展博物馆百物展”的名称上有所不同,为方便表述,以下统一简称“大英展”),吸引了大量全国各地的游客前去参观。由于上博的“大英展”免费开放,观众数量明显增多,排队现场尤为“壮观”,也一度成为了去年暑期博物馆行业的亮点新闻。

“我早上9点三刻就来排队的,现在才看上。”2017年6月29日下午2点半,上博 “大英展”的开放首日,展厅里一位老年观众说。根据上海博物馆方面的测算,开展首日平均每位参观的观众排队时间在4小时以上。

2015年9月8日,“石渠宝笈特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以下简称“故宫”)开幕,其中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全卷展出。当时,有报道称,“到故宫看‘石渠宝笈特展’需要排六七个小时的队!如果不想排如此长时间,那么,就得起个大早,到午门排队,开门后,一路狂奔入宫……这是最近每天在故宫上演的一幕。” (信息来源于中经文化产业)

首都博物馆(以下简称“首博”)“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以下简称“海昏侯展”)和“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以下简称“妇好展”)开展时,个人预约名额增加至每天5000人,但几天之内的预约也都全满。

2.博物馆行业资源分配不平衡,门庭若市vs.门可罗雀

通过新闻搜索、观众反馈和博物馆公布的参观方式上不难看出,观众排队较多或热门展览集中的博物馆,通常为国博、故宫、上博、陕西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陕历博”)、湖南省博物馆等省级以上大馆,且多位于东部经济发达或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地区。关注博物馆的网友也相对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西安等城市。而大多数中西部地区博物馆和中小馆,依然是“门庭冷落鞍马稀”的境况。

博物馆可以如何应对

博物馆外观众排长队的现象,不仅体现出公众文化需求的大幅提升,也是博物馆公共服务水平有限的表现。博物馆除了采用各种措施优化观众排队体验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博物馆整体的服务能力。

1.短期治标:快速舒适入馆

目前,排队现象较为严重的热门博物馆,都切实采取了各项措施,以帮助观众尽可能的减少排队时间,优化排队体验。

①简化入馆流程

国博官方微博于2018年3月8日发布文章,宣布国博在2月底已经取消领取纸质门票入馆参观的过程,观众可直接持身份证入馆参观。

4月28日又在官网发布公告,宣布开通国家博物馆的北门西通道,观众经安检后可由此入馆。并在北门外东侧增设存包处。从免除纸质门票、免除天安门广场安检过程、增加无包快速通过安检机会,来加快观众进馆时间。

②提前预约
 
故宫依靠网络预约售票来进行“限流”,全年内单日接待观众数量得到了基本的掌控,起到了十分有效的削峰填谷作用。通过限流,参观秩序有了明显改善,观众参观体验环境得到显著提升,“旺季不挤、淡季不淡”,文物、古建筑和观众的安全也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此外,首博的“海昏侯展”,还区分了专业团体场和社会大众场,每天限额的预约制度也让入场观众有更好的观展体验。

③多类型入口

国博针对孕妇、老人、儿童、行动功能障碍者的“绿色通道”,全年惠及70万余人次;节假日通过增开安检单元、增加手检员、对儿童采取“速检”等方式,加快安检效率,尽量减少排队等待时间,同时采取“少放多次”的方式保持队列运动,缓解观众焦躁情绪。

陕历博共设有东西共8个领(售)票口,东边为展览售票和团队窗口,西侧1,2号口是普通观众免费发票处,每位游客凭本人有效证件排队领票,一人一证一票;3号口是网络预约取票处;4号口是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窗口,对不同身份的观众进行了很好的分流。

上博在“大英展”时期,由于排队观众众多,开辟出一条参观“大英展”的专用入口通道,将大批专为看展而来的观众分流出来。

④排队环境改善

如今很多博物馆都在优化观众排队环境上做了许多工作。

例如陕历博在排队区域加盖遮阳棚,并在夏季高温时开启喷雾降温。

苏博入口外长期有观众排队。排队区域不仅有遮阳棚防晒,还设有排队时长提醒,给观众心理上的“安慰”。

上博“大英展”期间,工作人员进入排队现场实行人流量调控,并放置多个可喷雾的大风扇为排队观众降温。

⑤延时开放的尝试

现在不少国内博物馆如四川博物院、首博,都进行了博物馆晚间延时开放的尝试,在延时期间还举办了各种活动。而平日观众流量多、排队现象较为严重的博物馆,对于热门临时展览(例如上博“大英展”)或部分博物馆展览区域进行延时开放,并实施分时段预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流白天的观众流量,缓解排队长的问题。上博由党团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就负责在“大英展”周五延时开放期间的加班工作。 

⑥加大参观攻略宣传力度

上博“大英百物展”时,上博的官方微信及各社交媒体都分享了展览参观攻略。例如,建议周一至周三工作日去参观;尽早出门;提前预约周五晚的延时夜场展览;或在开展两个月后再去;呼吁观众理性观展;最好可以提前了解藏品信息,从而能够更好的欣赏展览。

⑦线上远程体验

上博“大英展”除现场看展外,还提供了其他便捷的“看展”方式,如微信图文语音导览、展览图录等,让距离展览位置较远的观众,也能欣赏到展览之美,不必特意亲身前往。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现场观展的观众数量。

2.长期治本:提水平,促平衡,转思维

然而,即使博物馆在入馆方面提供再好的服务,不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博物馆公共服务水平有限、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博物馆外的排队长龙现象依旧难以缓解。

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水平

热门临展的观众排队爆满,一方面体现出公众对博物馆的热情与关注,另一方面也是博物馆展览资源、公共服务水平有限的表现。上博在“大英展”期间,尽管已经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观众分流、改善排队体环境,观众依旧需要排队三四个小时才能进入展厅参观。因此博物馆要重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建设,适当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为观众提供更优质的参观服务。

虽然现在博物馆已经举办了越来越多的“知名文物”展览和国际交流展,但展览整体数量依旧不能及时满足公众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才会有“出一个展、追一个展、火一个展”的局面。如果博物馆能在展览技术和成本都有所保障的前提下,推出更多的优秀展览,开发更加多样的看展方式,给公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观展选择,那某一展览的异常火爆排队现象能否有所缓解呢?

促进博物馆行业平衡发展

如上文所说,博物馆行业的优质资源多集中在少数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省级以上博物馆。优质的展览和服务吸引着大批观众前去参观,甚至出现了长时间的排队现象。但就全国大部分的中小型博物馆而言,藏品、展览、服务等各方面资源的缺乏,导致它们很难吸引到更多观众。著名博物馆的门庭若市和中小型博物馆的门可罗雀时常形成鲜明对比。如果中小馆或中西部地区博物馆能够在增强自身建设和大馆的帮扶下,有机会举办更多高质量展览,提供更优质的观众服务,从而吸引更多观众,以分担部分大馆的观众压力。

国家文物局颁布的《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的“博物馆体系建设”就有“优化区域布局结构,……加大东部博物馆对西部博物馆对口支援力度。”“深化办馆体制改革”中还提到了“发挥省级以上博物馆和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区域辐射作用,开展国有博物馆联合办馆、……构建博物馆协作网,……扶持薄弱博物馆发展,提高办馆水平。”,也把“中小博物馆提升工程”列为长期发展的“重大项目”之一。

由此,藏品、展览资源丰富的大馆可以通过办分馆、长期借展藏品、在基层博物馆举办中长期陈列、帮助基层博物馆提高陈列展览策划和实施水平等方式,帮助馆藏较少的博物馆形成有特色的藏品体系,支持其举办符合其使命与职能的陈列与展览,加强对中小博物馆的扶持,促进博物馆行业的平衡发展,为全国各地观众提供更多参观选择。

转变观众“盲目追潮”的观展思维

现如今公众的文化需求确实有很大提升,但很多热展的走红,也包含不少引人眼球的舆论宣传导向因素。部分媒体在宣传博物馆或展览时,会偏向易产生“爆点”和好奇心的角度。为博得更多关注度无可厚非,但如果完全不顾展览内容而只重“噱头”,会对公众产生负面的导向作用,很容易忽视展览主题思想而过分关注“网红展品”,也不利于展览主题的表达,从而丧失举办展览的“初心”。

许多观众追求“网红热展”,不过是将其看作一个免费“打卡”之地,跟随了潮流,也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很多观众去参观上博“大英”展,就是为了一睹大英博物馆展品的真容,并不仔细看说明、听讲解。该展览目的是为了通过世界文物表达全球化视角下的国际交流,又有多少观众get到了展览的用意?因此广大观众在到处“刷展”的同时,是否可以提前查阅资料了解展览相关话题,到博物馆官方渠道查找参观信息,让排队看展真正能做到不虚此行,这也是对自己时间和经济成本的尊重。

目前我国部分博物馆出现的排队长龙现象,反映了公众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水平的大幅提高,博物馆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同时也反映出了博物馆公共服务水平有限、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博物馆可以通过简化入馆流程、提前预约、设置多类型入口、改善排队环境等方式,提升观众排队体验度,并通过提升展览与服务水平、促进行业平衡发展和转变参观思维的方式,努力解决博物馆外观众排队时间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