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科资讯/

帆影千年,“海丝印迹”引燃海丝国际学术论坛

时间:2018.06.11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保护 合作”国际学术论坛开幕


随着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的开幕,“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保护 合作”国际学术论坛也于6月9日下午在广州拉开了帷幕。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广州市副市长王东、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代表、国内外考古和文化保护专家等100多人,共聚一堂,探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和遗产研究、保护、利用、申遗等工作。会议由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刘洋主持了会议。

 

海丝遗迹见证历史
从三世纪30年代起,广州就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从秦汉到唐宋,再到明清,这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广州一直保持着海外贸易的传统,是唯一长期不衰的港口。

 

从珠江边祈求海不扬波、一帆风顺的南海神庙到指引商船前行的怀圣寺光塔,从石构+木构的南越国宫署到出土波斯银盒和非洲象牙的南越文王墓,从达摩奉敕传法的光孝寺到宛葛素归真的清真先贤古墓,海上丝绸之路的印迹,在广州处处可见。

 

数字化展陈更立体、更全面
作为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的杰出企业,广州欧科一直关注海上丝绸之路遗迹的保护和研究,利用360全景采集技术,为广州六处海丝史迹采集实景数据和文物数据,并搭建数字化展示平台——海丝印迹,让更多与会专家和观众对广州海丝史迹有更深入的了解。

 

广州欧科制作的海丝印迹数字化展示系统

定制外销、跨国分工
因为海上丝绸之路,广州一直是连接中西贸易的中心,商品经济非常发达,其手工业制品更是充满了中西结合的特色。除了丝绸、象牙和香料,聪明的广州商人还会根据洋客人的要求,定制颇具西洋风格的商品,如外销的扇子和洋画。其中广州外销的成扇,还充分体现了跨国分工的先进理念,扇骨来自中国、扇面由欧洲制作。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黄海妍做专题报告,介绍广州外销工艺扇

海丝论坛的闭幕,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未来,广州欧科将会一如既往地、不遗余力地以数字化和信息化等现代科技手段,与文化遗产专家一道探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与合作,以现代化的方式解读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促进“一带一路”文物交流合作。